2020年農歷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呈現出快速蔓延的嚴重態勢。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由于所處子行業的行業領域、區域分布、產業結構等的不同受疫情的影響呈現多極分化的趨勢態勢:非醫療衛生工程類集群地企業不利影響比較大,服務集群地企業的第三方運營類企業受沖擊,醫療衛生類相關企業獲意外收益。
一、疫情對產業集群的復工和運行的影響
根據國家近期發布的相關政策信息和2020年3月2日協會發放的集群產業受疫情情況調查表反饋的信息,提出的7項問答,與正常年份相比,涉及集群內開工延遲企業比例?開工率?延遲開工影響企業收入總計?占2019年年總量的百分比?延遲開工對2020年的影響?延遲開工對本地區行業的影響?延遲開工對投資的影響?企業延遲開工對本地利弊?具體原因:原料、設備、人員或其他?
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以下情況:
1、復工的影響。目前集群中企業的開工率已到達96%以上,如尤溪、長興等地的集群開工率100%;仙桃地區90%。與常年相比,延遲開工企業占比達到98%以上,其中醫療衛生企業開工較早,受開工和交通影響的原料供應基本恢復正常。紡粘、熔噴、水刺及下游企業生產需求旺盛,預計將超出2019年產值。
2、延遲開工影響企業全年收入6%,受隔離因素影響企業員工出勤率80%。
3、投資轉向醫療衛生領域較多,如新增的湖北天運消音設備有限公司轉產熔噴棉生產線項目,用于口罩過濾生產,設備投資350萬元,日產熔噴棉1噸。仙桃市輝煌 非織造布有限公司新上N95高效熔噴布項目,投資2000萬元,日產熔噴布7噸,項目預計3月5日可投產。
4、目前主要問題是原料和下游需求不同步,仍存在一定影響,其次,部分異地員工未到崗,產能沒有充分釋放。
二、疫情對產業集群企業的正面影響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2020年1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組織做好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和調度安排工作的緊急通知;2020年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發揮政府儲備作用支持應對疫情緊缺物資增產增供的通知;2020年2月7日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審計署關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等。
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8號《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相關要求,確定了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清單中醫療應急保障物資的具體范圍,形成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醫療應急)清單,共2級14個科目,其中一級科目中第四類有7、8、9三個科目防護用品、防護用品主要原料和防護用品主要設備,其中防護用品主要原料屬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行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1.環境應急監測領域
隨著新冠疫情的不斷升級,防控形勢愈發嚴峻,人們籠罩在緊張的氛圍中。1月31日,生態環境部出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應急監測方案》。疫情防控期間空氣、地表水環境的應急預警監測,在醫院等單位的空氣過濾和液體過濾的應用,特別是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是工作重點。這給空氣、地表水環境 質量 監測設備制造企業、環境質量自動監測運維保障企業、應急監測預案數據分析平臺企業、原材料供應企業等提供了技術升級與發展的需求。主要涉及我行業的空氣過濾和液體過濾領域,相關集群如浙江天臺、江蘇阜寧等,這些集群以生產過濾材料為主,環境質量的提升都離不開他們的產品。
2.防護用品原料領域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深入發展,醫療防護用品及其原材料持續緊缺。許多公司以及下屬子公司有沒有生產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隔離服、護目鏡等防護用品的材料及產能,多家公司因產能限制近期無法多接相關訂單,目前產能如何,能否擴產,擴產滿足市場需求為集群地企業提供了新的課題與需求。相關集群如湖北仙桃、湖北彭場、浙江長興、浙江夏履、浙江義烏、江蘇真州、浙江蕭江、山東昌樂、江蘇如東的部分企業生產熔噴非織造布是口罩的關鍵材料、生產的SMS紡粘非織造布是生產防護服的主要材料,而水刺非織造布是消毒殺菌濕巾和擦拭巾的主要原料。
三、疫情對產業集群企業的負面影響
疫情對對以餐飲、旅游、制造業等為代表的中小民營企業受到造成的沖擊較大,同樣某些類非防護用品集群地企業也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集群中工程類企業
因疫情影響,由于工程類企業受到當地政府的要求推遲復工直接導致工程推遲開工,將直接影響項目的整體工期無法預期實現;工程所需勞務和物資所在地采取停工停產或限制人員物資流動等措施,間接地影響到工程實際建設進度;同時受疫情影響導致勞務和物資緊缺及相關和費用上漲,導致了成本大幅增加。如江蘇支塘的設備、山東陵城的土工項目。江蘇支塘的設備生產企業較多,因其產品與疫情無關,故其受市場和停工停產影響較大。山東陵城的土工企業多,但大多是工程企業,實施的是交鑰匙工程。
2.集群中服務生產類的運營型企業
服務企業往往以輕資產的中小企業為主,行業專業特點突出,目前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倍增,面對當前疫情整體抗風險能力不強,受所服務企業的停產影響較大。如河北安平,集群內的運輸企業、監測平臺企業、展覽等由于受疫情影響延遲或不能開工造成主要企業效能發揮不足。
3.集群中通用類的裝備生產型企業
裝備生產型企業屬勞動密集型的裝備生產型企業,為了防止疫情蔓延,大多數通用類的裝備生產型企業都停工放假。不開工就是坐吃山空,各種開支包括房租、設備折舊、貸款利息、人員工資等壓力巨大。這些廠家企業面臨著資金短缺的風險,如江蘇支塘的機電企業、鑄造企業和鋼材加工企業,會受非主業的影響。
4.集群中企業疫后產能過剩問題
2019年,中國口罩最高日產為2000多萬只,產量50億只左右,產值高達102.35億元,最快的口罩生產速度1000只/分鐘,截止到2020年2月28日口罩,特別是駐極類或非駐極的熔噴醫用口罩仍然短缺。對于國內的口罩生產類企業,短期內通過采購生產線、擴招生產工人等方式擴大口罩產能。此次疫情將使很多人提高對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意識,短期內市場仍存在較大缺口,適當調整產業結構有助于滿足市場需求。但因為口罩不是生活必需品,疫情結束后口罩的市場需求量便會趨于穩定,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突然調整產業結構或造成庫存積壓、占用現金流等現象。醫用防護服和隔離服同樣面臨這一問題。
四、應對疫情的主要策略建議
此次疫情危機對我行業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整體而言正面影響大于負面影響,如何將行業的此次危機轉變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機遇、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是疫情期間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1.短期應對策略
短期來看,疫情給行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最根本是資金問題、人員短缺,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現金流困難的增加持續放大。資金是企業的生命線,解決短期資金問題是企業生存的第一要務。集群企業可通過應收賬款保理、資金拆借、同時適當增加 出口 等形式可解決短期資金周轉資金問題,疫情期間生存下來就是勝利。
2.中期發展策略
疫情促使得行業在水環境、大氣環境、應急監測、應急處理、醫療污水治理、醫療廢物醫廢處理處置、環衛服務等領域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甚至于國家儲備體系建設,這些子行業的未來在深度、廣度將上的提標、升級勢在必行。因此,集群行業企業應該視此次疫情危機轉變為成行業升級發展的機遇。
3.長期戰略策略
現階段全國90%以上是中小微型企業,由于競爭環境的影響,企業發展難以得到持續創新技術的支持,有的加工業技術含量不高,也制約了行業的投資價值。此次疫情后勢必要加快行業并購重組進程,其次是要建立國家應急儲備,加大收購力度,兼顧收儲和產能釋放,第三是完善產業鏈配套,形成自我完善的更大規模的產業集群,這是集群地政府和企業需要提前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