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紡織大國,中國目前呈現出的良好發展態勢為世界所矚目。很多海外紡機企業均表示十分重視中國市場,并期待更多了解中國紡織產業的發展現狀。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ITMA2019紡機展開幕首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紹興市人民政府主辦,《CHINA TEXTILE
》、《中國紡織》雜志、紹興柯橋區人民政府、紹興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承辦,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 (ITMF)、意大利紡機協會、西班牙紡機協會、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中國印染行業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支持的“全球紡織業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展覽中心召開。
以“新趨勢、新需求”為主題,本次全球紡織業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吸引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多位紡機企業 CEO和負責人參加。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對中國紡織產業當前的發展狀況進行了介紹和解讀。
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消費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也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核心動力。擁有近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正在經歷新一輪消費升級的黃金時代。
高勇談到,2018年,中國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達76.2%
,連續第五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根據國際組織的標準,中國沿海以及中部地區已有15 個城市人均GDP達到發達經濟體標準,覆蓋人口近
1.5億。消費者日趨成熟、理性,不再將價格、數量、新品、商標和可炫耀程度作為消費的主要考量,而是呈現出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從有形物質產品向更多服務消費、從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等一系列轉變。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8%
,增速較2017 年提高0.2個百分點。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到
2767.3億美元,同比增長3.5% ,增速較上年提高2
個百分點。中國3.7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703.5 億元,同比增長
2.9%,增速較上年放緩1.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2766.1 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較上年加快1.1
個百分點。根據統計數據推算,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5% ,較上年略放緩0.2個百分點。
高勇介紹,2018年中國內需市場繼續發揮首要支撐作用,網上零售增勢尤為良好,中國網上穿著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2%
,增速高于2017 年1.7個百分點。產能利用保持較高水平,化纖業和紡織業
(不含服裝、紡機) 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81.8%
和79.8%,均高于中國工業76.5% 的平均水平。產業用、家紡、服裝三大終端產業全年運行態勢保持平穩,化纖、紡機對全行業經濟發展貢獻作用增強,其中化纖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投資完成額同比分別增長
12.4%、10.3%和 29%
,均明顯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外部環境復雜多變
針對2019年外部環境變化,高勇表示,2019
年,中國紡織行業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
一方面,國內外市場需求增長仍具有一定支撐基礎。中國總體平穩的宏觀經濟環境與持續升級的內需市場仍將為紡織行業創新發展提供基本動力;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任務的提出,也為紡織行業指出了重要發展方向。
另一方面,各種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美元流動性收縮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下行風險,中國宏觀經濟也因國際環境風險上升面臨較大壓力。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進展曲折,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大大增加了紡織行業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不僅直接影響出口訂單以及相關生產、就業,也將對國際采購格局以及中國紡織行業的國際分工位置、投資布局結構等產生潛在影響。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海關快報數據,2019年一季度,中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3%
,增速低于上年同期6.5 個百分點;網上穿著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9.1%,增速低于上年同期
14.8個百分點,但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較好增長速度。出口壓力有所加大,一季度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 563.3億美元,同比減少
1.8%,增速低于上年同期7.4個百分點。
中國紡織總體景氣指數符合預期
高勇認為,從統計數據以及企業調查問卷各分項指數來看,一季度行業發展呈現出一些特點:一是紡織生產和銷售指數有所下降。2019年一季度,由于國內外市場需求疲弱、企業生產安排受春節假期等因素影響,中國紡織行業生產增速和市場需求均有所放緩。二是產品銷售價格下滑,原料購進價格上。
2019 年一季度,產品銷售價格指數下降,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上升。可見,中國紡織企業原料成本提升,但并未同步傳導至銷售產品價格,致使企業利潤受到擠壓。三是原材料庫存和產成品庫存均出現下降。2019年一季度,中國紡織生產企業備貨放緩,去庫存較積極,生產企業的產品庫存下降較快。
高勇談到,整體來看,受市場放緩等因素影響,中國紡織行業總體景氣指數符合預期。而隨著中國國內市場環境逐漸改善、相關政策效果發揮等因素的影響,二季度或將有回升空間,企業對二季度運行信心有所增強。